荀彧也不說話,轉身從身邊的郎官的手中取過一柄長戟,倒持戟柄,遞到天子面前,對天子說道:「陛下試著劈砍一下,看看戟柲長短有什麼影響。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天子不解,接過長戟,按照荀彧的要求,先以正常姿勢砍了一下,然後又手持長戟中部試了一下,恍然大悟。這柄長戟是步卒用戟,只有八尺長,與人身高相近,手持末端劈砍的時候,已經能感覺到戟柲變形較大,與手持中部有明顯的區別。如果是一丈八尺長,戟柲變形更厲害,幾乎到了無法操控的地步。要想做出這麼一丈八尺的長矛,絕不是加長矛柄這麼簡單,需要有更好的工藝和材料。
誰都知道矛戟越長越占便宜,可如果戟柲軟得沒法用,那再長也沒有意義。孫策能打造出長一丈八尺的長矛,說明他的工藝水平優勢明顯,南陽軍械聞名天下並非虛言。
「司空不是說有一些工匠從南陽回來嗎,他們造不出這樣的兵器?」
荀彧搖搖頭。「荊州、豫州推行鹽鐵專賣,治鐵技術是官營的,控制在孫策的手中,民營作坊沒有這樣能力,我們只能自己想辦法。」
天子心情有些低落,將長戟還給郎官,向前走了幾步。「令君,讓令郎去做匠師,是不是太委屈他了?」
「陛下,臣以為這才是孫策的獨到之處。」
「怎麼說?」
「陛下,黨人清議從何而起?太學招生三萬人,為什麼沒能為國家育才,卻造成了處士橫議,以輿論裹脅朝廷?因為那些人讀書就是想做官,可是朝廷根本沒有這麼多官職,學子們仕途無望,又無謀生之能,自然對朝廷失望。朝廷花費重金,卻造就了一批反對者。如果提倡木學,讓一部分人轉攻木學,學成之後無需朝廷安排官職便可以自食其力,還能像南陽一樣造出四輪馬車、新紙以及丈八長矛這樣的利器,於國於己皆有利,何樂而不為?」
「話雖如此,只怕沒幾個人願意啊。」天子一聲輕嘆。「令君思慮深遠,為國家不惜讓令郎為工匠賤業,忠心可嘉。若人人皆能如令君一般,大漢何愁不興。」
「陛下,君子德風,小人德草。移風易俗,導民向善,本來就是朝廷百官職責所在。臣既蒙陛下信任,為陛下參謀,自然應該以身作則。司徒楊公、司空士孫公也是如此想,只是擔心引起非議太多,連及陛下,所以我等商議行而不言,且先試一試,待初見成效,再由朝廷下詔推行。」
天子思索良久,說道:「這件事牽連甚廣,又與聖人教誨不合,的確要謹慎些。諸卿為朝廷分謗,朕甚是感激。」
「陛下聖明。若能輔佐陛下中興大漢,臣等就是受點委屈也是心甘情願的。」
天子嘆息良久。「剛才在殿下,楊公說到劉備時,你似乎有些不同意見?」
荀彧輕笑一聲:「陛下,臣與劉備早就認識,對他略有了解,容臣為陛下解說一二。」他把劉備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有些情況是他自己了解的,有些情況則是戲志才安排的細作打聽來的。他也好,戲志才也罷,以前還沒怎麼在意劉備這個人。後來劉備到了長安,他們才把他提升為重點關注目標。戲志才還特地安排人去涿郡了解劉備的背景,只是時間比較倉促,還沒有消息傳回來。
但劉備到青州以後的事,他們了解得七七八八,特別是今年劉備幾次反覆,他們一清二楚。
聽完之後,天子皺起了眉頭。「這是個反覆之人,豈能大用?楊公是不是被他矇騙了,居然如此賞識他。」
「陛下,人有忠奸,才有長短,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用得好,能化害為利,用得不好,好人也會辦壞事。劉備這種人留在朝廷是無法信任,讓他出鎮一方卻足以攪動形勢。」
天子揚揚眉,想了一會,無聲地笑了起來。「沒錯,反正天下已經夠亂了,再多個劉備也無妨。令君,你計劃讓他去哪裡?」
「劉備志大才疏,不是孫策的對手,在孫策麾下幾個月,被孫策支使得團團轉,還奪走了關羽。可他性情堅忍,屢敗屢敗,且能向對手學習,在豫州數月,進步明顯,練兵之法頗有章程。又擅偽飾,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仁人志士,他都能傾心結交。如果讓他回幽州協助劉伯安(劉虞),應該不弱於公孫瓚,或許可以穩住幽州,讓袁紹有所顧忌。」
天子點點頭。「沒錯,得罪了袁紹,又被孫策排擠,他也只能回幽州了。有同窗之誼,又與背棄之惡,他和公孫瓚終究是貌合神離,無法共處。如此一來,他只有與劉虞合作才能站穩腳跟。」
「陛下對天下形勢瞭然在胸,可喜可賀。」
「可惜孫策太精明了,要不然把他派到丹陽去也不錯。」天子輕笑一聲:「你覺得朱皓這個人選如何?」
「陛下說得有理。如果是劉備,讓他去丹陽沒什麼問題,縱使不成,他也能保身。朱皓卻不行。朱皓雖有才幹,但性情坦蕩,防人之心不密,與君子相交如魚得水,與奸詭相處則易被禍。就算孫策看在朱公面上不殺他,袁紹也不能容他,朝廷不僅無法占據丹陽,反而白白損失一個幹才。若是孫策一怒之下與朱公決裂,關東便有傾覆之勢,朝廷將徹底退出關東,再也無法居中調度。眼下朝廷實力有限,只能坐視袁紹與孫策相爭,以收漁翁之利,卻不宜與任何一方發生直接衝突,引火燒身。」
天子聽得很仔細,受益良多。荀彧的意見有些他已經想到了,卻沒有荀彧想得周全。袁紹固然不能容忍朱皓,孫策也不能,不管是誰出手,朱皓最後都難以倖免,朝廷白白損失一個人才,又對不起太尉朱儁。
「楊公忠介,只是心太急了。」
「陛下,楊公是社稷之臣,感激先帝,憂心國事,又不忍見百姓受苦,想早些結束這亂世,有些著急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有些事是急不來的,俗雲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大漢積弊甚重,正如重病沉疴之人,不能用猛藥,需得慢慢調養。」
天子笑了。「沒錯,我們有時間,不要急,也不能急。」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6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