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晉時期,玄學盛行,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自然也影響到佛教。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支遁雖出家為僧,但卻頗具名士風采,擅長草隸,尋山游水,好吟詩文。孫綽曾著《道賢論》,將佛家七道人:支遁、法護、帛法祖、法乘、竺道潛、於法蘭、於道邃比為「竹林七賢」,認為支遁身為名僧,實則名士,當時人評他是「身披袈裟的名士」。又說他「理趣符老莊,風神類談客」。在此之前,玄學家不談佛,甚至不與佛教徒交往,他開創了玄、佛結合的先河。並以禪學作詩,當時哀帝准他回山時,一代名流前來為他送行,可見名士對支遁的傾慕。
玄談名士對支遁的敬重,當然不僅因為他的名士風度,更重要是他的思想和才華。支遁除了作詩寫文之外,還寫了很多重要的學術著作,如《即色游玄論》、《聖不辨知論》、《道行旨歸》、《學道誡》、《大小品對比要妙》、《逍遙論》,等等。其著作今天雖然大部分已亡佚,但從仍存的部分文章及殘篇看,支遁在佛學、老莊學方面確實有很高的造詣。
他又是主張頓悟的一個人,南齊劉虬《無量義經序》論頓悟說∶「尋得旨之匠,起自支安。」《世說新語·文學篇》注引《支法師傳》∶「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於七住。」由於他主張到第七地生起頓悟,七地以上尚要進修,因此又稱為「小頓悟」。如慧達《肇論疏》說∶「第二小頓悟者,支遁師雲,七地始見無生。」
他的集子《隋書·經籍志》著錄八卷,加注說∶《梁十三卷》。《唐書·藝文志》作十卷。可是到了清初的《讀書敏求記》和《述古堂書目》就都作兩卷了,可見此書缺佚已久。
支遁認為眾生本性不同,只有「至入」,不僅能適天地自然之本性,而且不執著,做到「通覽群妙,凝神玄冥,靈虛響應,感通無方」,從而既「無待」又「無己」,可能這就是「逍遙」。玄學本身到東晉已達到了他思想的極限,與佛學相結合,使它有了更好的發展。支遁的影響在當時就產生了巨大影響,這讓他在中國思想史、佛教史上,有了重要地位。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2s 3.701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