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二陛下見到了火炮的真正威力之後,就一直念念不忘,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著關於火炮的最新情況,每一日批閱完奏摺都要往工部裡面跑一趟,讓工部的大小官員覺得非常的榮耀,於是更加盡心盡力的加班加點製造火炮,工部尚書親自監督火炮的製作進度和用料安全等,每一門火炮製作的時候都要親自監管,每一門火炮完成的時候都要親自主持試射。
李二陛下當然也非常關心這些問題,時時刻刻都在詢問著用料夠不夠,經費夠不夠,什麼時候才能建造出一批可以用在戰場上的火炮,朝廷也在利用這些火炮訓練炮手,準備組織炮隊,稱為神機營,成為一支的作戰部隊云云,工部的墨家子弟們對此覺得非常榮幸,不僅加班加點,也對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上提出了不少改良的意見,被李泰所接納。
作為蘇寧離開之後的火炮項目實際上的負責人,李泰對此也非常重視,尤其是關於開花彈的問題,蘇寧把自己所了解的一些事情寫在信紙上托人帶回來之後,他就著手開始研究開花彈的問題,要落地就爆炸,並且對周圍人群造成極大的殺傷和震懾,這並不容易,如何保證炮彈不在飛行的途中就爆炸,如何保證它不在炮管子裡面就爆炸,這都是問題。
使用實心彈的時候不用害怕,因為只要技術到位了,把鐵丸子射出去並不難,而且鐵丸子本身不會爆炸,那是針對堅硬的城牆的特殊攻城武器,要真的讓火炮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話,就非要把開花彈研究出來不可。李泰的信心爆棚,發誓一定要在決戰高句麗之前把開花彈研究完畢,於是按照蘇寧說的。從第一次實驗的時候那竹筒火藥開始著手。
密封,點燃。爆炸,加強殺傷力等等,無一不是需要研究的,首先就是火藥本身威力的加強,還有炮彈內部的構造,裡面是否要加上一些其他的比較厲害的殺傷性武器比如鐵釘之類的,炮彈爆炸的時候這些東西隨著超高速運動,然後定然會對周圍的士兵造成嚴重的殺傷。
在火藥的威力不足以取代這種殺傷之前。還是往裡面加上一些比較好,李泰自己覺得要是真的把炮彈限制在炮口那麼一個大小裡面,火藥的數量肯定也不會有多少,不可能像蘇寧炸毀高句麗王都大門的時候,使用好幾車的火藥一起點燃,那肯定非常恐怖的,但是一發炮彈就那麼大,火藥的數量很有限。
這種前提下,李泰開始尋找一些其他的具有殺傷力的東西混雜在火藥裡面,然後先把這種混雜火藥放在了一個圓形的木球裡面。仿造著真正的實心彈的形狀製造了這種木球,以此來實驗火藥的威力,周圍放著羊或者是豬之類的。牛捨不得,馬就更捨不得了,只能用羊豬或者狗之類的,然後點燃引線,觀察爆炸情況。
一聲巨響之後,那些動物基本上都躺倒在了地上不動彈,少數還在一邊抽搐一邊留學,大半個身子都爛了,離得比較近的已經成了一堆碎肉。然後那些離得比較遠的,身上的傷口不多。但是都在流血,也癱在地上不停的抽搐。李泰檢查了一下,發現那些放進去的鐵釘或者小鐵彈之類的都已經射入了這些動物的皮肉中,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那些離得近的不是被火藥炸死也是被巨大的聲響給嚇死了,沒有聽過這種巨響的人或者動物都會被這樣的巨響給嚇得夠嗆,一些比較弱小的直接就被嚇死了,李泰自己也感受過,當初皇宮裡面也是這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習慣了,每天要是不來上幾下,大家都還覺得有些不習慣,當初李二陛下就是這樣,憑藉著火藥爆炸判斷自己的寶貝兒子是不是還活著……
李泰就此提交了一份建議給李二陛下,說鑑於火藥的威力有限,短時間內很難提升,但是火藥的聲響實在是巨大,如果運用在戰場上,很難保證敵軍被嚇死的同時我軍戰馬和戰士會不會同樣受到驚嚇,所以在火藥武器正式投入戰爭中的時候,一定要讓參戰的軍隊和將軍乃至於戰馬都要熟悉這種爆炸聲,在敵軍慌亂的時候,我軍就可以直接無視這種聲音,衝上去斬殺敵人。
這個不用他說,李二陛下身邊的一些智囊都已經提出來了,說什麼火藥不僅威力巨大,而且聲響甚巨,乍一聞之猶如炸雷,渾身戰慄不已,腦中昏昏然,不可聞話語聲,離之稍近,便有失聰之險,更有甚者當場暴斃,七竅流血,五臟俱損,乃是聲響過剩之緣由。
火藥的威力被大家所認同,火炮的出現更讓那些文臣覺得驚恐莫名,將軍們都不在,只剩下了一群文官,這些文官裡面自然也有不少上過戰場甚至親自帶兵打過仗的,比如長孫無忌,他親眼見到一門火炮發射一枚炮彈便把一堵土牆給徹底擊毀的時候,不由得大驚失色,後退三步,一下跌倒,比他更加不堪的文臣數不勝數,孔穎達這老傢伙直接暈了過去,第二天才醒過來。
他們都明白,從此,大唐的軍隊就有擁有了一樣強悍的武器,這種強悍絕對不是一般二般的強悍,那是可以一炮就摧毀一座小城城牆的強悍,以往攻取城池都需要將軍們絞盡腦汁,而如今則不必了,一炮下去,什麼都可以了!
當然了,這強悍的武器也不是沒有缺點的,比如一旦下雨,火藥受潮則不可再用,也就是說下雨天,不論是否開戰,火藥武器就變成廢物了,大炮就成了一個笨重的鐵疙瘩,炮彈就是一個個笨重的大鐵球,沒有火藥的相助,無論是大炮管子還是大鐵球都沒有攻擊力,連一把戰刀都不如。
那麼關於火藥的防潮措施也就被提上了日程,工部的官員開始從那些用來製作雨傘的油紙入手,開始研究可以專門用於火藥防水的物件。這和燃燒罐不一樣,燃燒罐是以油作為燃料,就算是水也沒辦法撲滅。可是火藥不同,一旦受潮了。就算曬乾,也無法像以前那樣使用,就相當於廢掉。
如果唐軍行軍的時候遇到了大雨,而火藥保存不當,受潮了,無法使用,那麼唐軍就會面臨極大的危局,因為除了火炮。並沒有可以代替它的武器,這就直接導致了李泰試圖發明不用害怕受潮的火藥,蘇寧得知以後不由得覺得李泰實在太瘋狂了,還真有幾分瘋狂科學家的味道,防水火藥,那,那不是簡簡單單的可以製作出來的,那是需要化學知識的,讓蘇寧這個化學渣渣情何以堪?
這種事情還是交給其他人吧,到時候了。自然而然的,我們這個首先使用火藥作戰,首先使用火藥武器作戰的國家。一定可以發明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強力熱武器,不在於一時,而要著眼於未來,我們不是萬能的,蘇寧就算不是原產物也是有能力極限的,超過了能力範圍,就算知道知識也無法製作,那超過了他的能力範圍。
可是順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在自己的推動和支持下。中國遲早可以發明出屬於自己的強悍的熱武器,有了先例和推動力。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大唐不是滿清。李世民不是康熙,唐軍也不是八旗,他們有足夠的開拓進取之心和足夠的野心,為了配合他們的野心,熱武器的輝煌遲早會降臨在大唐帝國身上。
高句麗三國時代的開啟這段時間內,工部緊趕慢趕的已經趕製出了三十多門火炮,那黑黢黢的炮身,粗壯的身軀,沉重的質量,光滑的打磨,一看就是一尊大殺器,為了應對火炮發射炮彈時候產生的強大後坐力給人帶來的威脅,工部還專門設計了應對策略,為了保證這種策略不會給後膛造成太大的壓力以至於後膛炸裂,對於後膛的設計,工部也有相對應的策略。
所以,這三十多門火炮的實用性和價值遠遠超過了元朝和明朝時期乃至於清代時期的中國火炮,不僅射程遠,而且威力強,有了蘇寧的添磚加瓦,大唐火炮的起步就是另一個時空裡的幾百倍。
在火炮有了一定程度的數量的時候,李二陛下就等不及的把精選出來的一批將要作為炮手的士兵組織起來了,這些炮手因為其特殊身份,不可以作為府兵而存在,便就要如同十二衛裡面的肉食軍一樣,成為戰鬥常備軍,一直都要作為炮手存在,根據工部官員的建議,一門火炮最好配備四到五名炮手是最合適的。
李二陛下於是下令到,一門火炮配備五名炮手,由工部官員指導這些炮手使用火炮,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們訓練出來,然後試著送到戰場上使用一下,蘇寧那邊催得很緊,好像很需要的樣子,那裡也是最合適的,所以李二陛下很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試驗一下火炮的實際作用,交給蘇寧來訓練是最好不過的了。
一百五十名預備炮手就被選擇出來,五個人一門炮,三十門火炮如同上古凶獸一樣出現在他們的面前,讓他們覺得非常的新奇,之前就有教官告訴他們這是火炮,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使用火炮,但是具體怎麼做,火炮是什麼樣子的,怎麼使用,那都是未知數,這一下子看到了這麼大一個鐵疙瘩,他們能不驚訝嗎?
「天啊!這就是火炮啊?」
「真麼大?天啊,不會都是鐵打成的吧?那要多少鐵啊!」
「那得有多重啊?五個人能抬動嗎?」
「笨!誰說要你抬了?沒看到那些馬嗎?要你抬還不把你壓死!」
「得了得了得了,這玩意兒怎麼用啊?」
「……………………」
一批炮手就在那裡圍著火炮交頭接耳起來,工部的熟練官員則是一個人負責一組炮手,抽了三十個人把他們帶到郊外的火炮集訓基地進行集中訓練,一車又一車的火藥、一箱又一箱的大鐵球隨著他們一起被帶到火炮集訓基地,隨行護衛監視的都是皇帝的親軍玄甲軍,表示除了皇帝對此的嚴重關切。
大唐貞觀十年五月二十九日,人類歷史上第一支炮兵隊正式誕生於大唐帝國長安城郊外,從這以後,歷史發生了巨變,可以說隨著火炮的一聲巨響,原先的歷史進程被生生震毀,而隨著這支炮隊的誕生,歷史被他們帶入了一個新的軌道當中,開始重新運轉。(未完待續)r655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68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