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1939年的德軍確實是精銳,打遍歐洲無敵手,這波人後來多半都交代在俄羅斯了。
現在德軍要麼老弱病殘,要麼國外拉來的壯丁,仗打到這份上還沒有一鬨而散,只剩下最後一口氣撐著。
關鍵還是柏林。
南部非洲的精銳野戰部隊,對付毫無防備的黨衛軍,結果沒有任何意外,在輕鬆清除了外圍警戒哨之後,馬爾利帶隊抵達馮·布勞恩的住所。
讓人意外的是,馮·布勞恩的住所外,並沒有守衛的黨衛軍。
穆勒離開的時候,留下兩名黨衛軍士兵監視馮·布勞恩,不允許馮·布勞恩離開住所。
就算沒這個命令,馮·布勞恩估計也跑不掉,你不能指望一個肩膀和胳膊都粉碎性骨折的人,連夜翻越阿爾卑斯山。
既然這樣,兩名黨衛軍士兵也就喪失了應有的警惕性,馬爾利抵達的時候,這倆黨衛軍士兵正擠在旁邊的柴房裡睡覺呢。
馮·布勞恩還是很警惕的,他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無心入睡。
馬爾利撥開房門的時候,馮·布勞恩第一時間被驚醒。
「誰?」馮·布勞恩還以為是穆勒去而復返。
「是布勞恩博士嗎?」馬爾利打開手電筒,照在馮·布勞恩臉上。
「是我。」馮·布勞恩沒有用手遮擋,山里沒電,只有油燈。
「總算找到你了!」馬爾利長出一口氣,找到馮·布勞恩,任務就完成了一大半。
這時候突然有槍聲響起。
整個行動進行的都很輕鬆,只有在抓捕穆勒上校的時候,穆勒上校試圖抵抗。
突擊隊員採用最簡潔的方式,將穆勒上校直接擊斃,戰鬥隨即結束。
瓦爾特也沒有抵抗,不過他的中將身份,還是引起突擊隊員們的興趣。
「瓦爾特中將是佩內明德基地的主任,我尊敬的老師,他是一名出色的科學家,並沒有直接參與戰爭。」馮·布勞恩希望瓦爾特也能被善待。
「放心吧博士,他不會有任何危險。」馬爾利滿足馮·布勞恩的所有要求。
馮·布勞恩表明身份的第一時間,就希望馬爾利能派人前往哈茨山,將留在哈茨山的相關人員保護起來,並且將馮·布勞恩埋藏的資料帶回來。
馬爾利同意了馮·布勞恩的要求,研究人員重要,資料也同樣重要,就算南部非洲用不上,也不能留給美國人和俄羅斯人。
英國人不用擔心,就算英國得到關於v2火箭的所有資料,英國也不會給與足夠多的重視。
不是不想,而是沒能力。
在哈茨山,終於有意外發生,美軍已經先於南部非洲遠征軍抵達,並且控制了滯留在哈茨山的相關人員和家屬。
「不,你不能帶走他們,他們製造了v2火箭,你們應該知道,v2火箭給聯合王國造成了多大的損失,他們全部都是戰爭犯,必須接受法庭的審判。」美軍第44步兵師史蒂芬少校很生氣,他已經知道這些人的身份。
既然南部非洲遠征軍找到這裡,那麼就說明南部非洲遠征軍已經找到了馮·布勞恩。
美國對馮·布勞恩還是很重視的,是美國戰爭部點名要的人。
現在馮·布勞恩被遠征軍控制,史蒂芬少校不僅不會把這幾千人交給遠征軍,同時還想把馮·布勞恩要回來。
「我把他們帶走,就是為了審判他們啊——」馬爾利裝傻,先把人弄到手,怎麼審再說。
「不,他們不會前往南部非洲,而是會在美國接受審判,並且在美國服刑。」史蒂芬冷笑,這是他唯一的籌碼。
馮·布勞恩挑走的五百人個個都是精英,不過他們的家屬都在哈茨山,如果馬爾利不把馮·布勞恩交出來,那美國人就會把這些家屬全部弄到美國去,即便骨肉分離,此生不再想見也在所不惜。
這種事對於美國人來說是常規操作了。
馬爾利知道美國人有多狠。
既然通過常規手段無法把人帶走,馬爾利只能上報請求援助。
不過馬爾利也有收穫,他雖然沒有要到人,卻把埋在礦坑裡的所有資料全部起出。
馮·布勞恩「落網」的消息傳到英國,不僅巴頓和埃森豪威爾表現出對馮·布勞恩的巨大興趣,連英國人都想插一手。
英國現在是沒餘力研究火箭。
不代表未來沒有。
跟皇家海軍的戰列艦相比,火箭這東西可謂物美價廉,英國未來肯定是要發展的。
「你們已經有了更先進的火箭,難道就不能把馮·布勞恩交給我們嗎?」埃森豪威爾跟巴頓不兜圈子,大家目的都很明確。
「如果你能把沃納·海森堡移交給我們——」巴頓提條件,馮·布勞恩對於南部非洲也不是不可或缺。
跟馮·布勞恩所擔心的問題一樣,南部非洲已經有了一大批天才人選,在研究火箭這方面,甚至羅伯特·葛達德都已經不是最出色的了,在南部非洲,羅伯特·葛達德更多承擔行業帶頭人作用。
馮·布勞恩的研究不是沒有價值,而是對於南部非洲來說是可替代的。
相比馮·布勞恩,沃納·海森堡更有價值。
沃納·海森堡是柏林大學物理學教授和凱澤·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長,德國研究原子彈的核心人物之一,量子力學的創始人,32年炸藥獎獲得者。
就在前幾天,美國政府派出的阿爾方索小組,在黑辛根附近的烏爾費爾德鎮將沃納·海森堡帶走,布拉德辦公室的行動小組,只比阿爾方索小組晚到30分鐘。
如果能用沃納·海森堡交換馮·布勞恩,巴頓是可以接受的。
沃納·海森堡,同樣在正義宮指定的名單中。
「想都別想!」埃森豪威爾氣憤,大家各憑本事,你不能吃著碗裡看著鍋里。
勝利果實從來都不是戰後才開始瓜分的,如果等戰爭結束後再行動,那吃翔都吃不到熱的。
南部非洲和美國從戰前的貿易開始就相互競爭,美國的優勢在於軸心國,南部非洲的優勢在於同盟國。
西班牙內戰期間,美國政府是弗朗哥最堅定地支持者。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是日本戰略物資的唯一提供者,其他國家幾乎都按照國聯的要求,中斷了和日本的貿易。
至於德國——
戰爭爆發前,南部非洲跟德國的貿易,都是通過美國公司中轉的。
所以美國跟俄羅斯相比,其實更有可能加入軸心國。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你們儘管把那些人弄回美國。」巴頓無欲無求,美國人既然能狠下心來看著德國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家屬天各一方,南部非洲更無所謂。
壓力瞬間轉移到埃森豪威爾這裡。
哈茨山那些人,對於美國來說其實也沒什麼價值,畢竟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都被馮·布勞恩帶走,美國人要是將哈茨山那幾千人帶回美國,那搞不好後患無窮。
德國人的心情先不說。
這種事如果真發生,那南部非洲媒體就會大肆宣揚,不搞得人盡皆知不罷休。
這裡再次體現出話語權的作用。
西班牙跟南部非洲的關係為什麼好?
不就因為在美國大流感的問題上,南部非洲聯邦政府仗義執言,不肯配合美國將污水潑在西班牙身上,堅持以「美國大流感」命名,從而獲得了西班牙人的好感。
如果話語權沒在南部非洲這兒,而是在美國人那裡,那西班牙人這個鍋背定了。
放在這事兒上也一樣。
嚴格說起來,這事兒跟美國歷史上那些黑歷史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南部非洲媒體如果想揭發美國人的真面目,有的是更勐的料,比如感恩節,根本用不著這個。
關鍵還是如何取捨。
感恩節沒多大價值,畢竟印第安人都快被美國人殺光了,就算南部非洲媒體再熱炒,也不會對美國造成真正的影響。
這件事兒如果操作的好,搞不好就會造成美國和德國真正的對立,到時候美國就將失去在歐洲的影響力。
兩次世界大戰,沒有美國的支持根本打不起來,深層次原因都是美國金融危機造成的,德國的作用,相當於美國的打手。
「用資料交換——」埃森豪威爾主動讓步,如果得不到馮·布勞恩,那麼能得到關於v2火箭的資料也不錯。
將有關v2火箭的資糧埋在礦坑裡這件事,是馮·布勞恩一手布置的,只有少數人知道。
哈茨山的人知道有這批資料存在,但是不知道埋藏的具體位置。
遠征軍跟美軍是友軍,彼此行動都瞞不過對方,遠征軍挖資料的時候,美國大兵甚至就在礦坑外面守著,只是限於盟友關係,才沒有動手搶。
當然就算動手,遠征軍也不怕,美國大兵在實力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從來沒贏過。
就算有,也有失手的時候。
「沃納·海森堡——」巴頓不動搖。
埃森豪威爾憤然起身,對他來說占不到便宜就是吃虧。
巴頓這邊其實也有壓力。
遠征軍沒能把滯留在哈茨山的研究人員和家屬帶回來,消息傳回阿爾卑斯山,原本剛剛獲救,心情剛放鬆了一點的團隊核心人員,再次軍心浮動。
科研人員沒有軍人那麼殺伐果斷,很難割捨骨肉之情,如果美國人真的將哈茨山的人全部帶回美國,那麼馮·布勞恩這邊,肯定有人會去美國尋親。
就在消息傳回的當天,就有十餘名科研人員找到馮·布勞恩,希望馮·布勞恩能給遠征軍施壓,讓他們離開。
「現在我唯一能確定的,是我們即將輸掉戰爭,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未來都充滿不確定性,我建議你們不要太早做出決定,相信南部非洲聯邦政府的能力,我們一定會和家人團聚。」馮·布勞恩努力安撫,先把軍心穩住再說。
和前幾天相比,這些科研人員們的精神狀況和身體狀況都正在好轉,很明顯他們得到了遠征軍的妥善照顧。
山裡面的生活條件實在是太糟糕了,把人接出來之後,遠征軍對團隊人員組織體檢,五百人的團隊,幾乎個個都不健康,其中有一百多人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南部非洲的醫療水平,還是比德國強很多,需要住院治療的很快被轉送到後方醫院,有些身體情況比較嚴重的,需要送到南部非洲接受治療,這些人也會搭乘最近的飛機前往南部非洲。
馮·布勞恩也接受了詳細檢查,他的情況也不妙。
荒郊野嶺的醫生,不會有太高明的醫術,技術好的早就被人請出山了,根本不會呆在山裡混日子。
如果是南部非洲醫生為馮·布勞恩動手術,那麼一次就可以完成。
現在馮·布勞恩不僅需要接受二次手術,而且上一次的手術進行的並不好,恢復情況很不理想,還需要觀察。
「先生們,我剛剛和南部非洲遠征軍的巴頓元帥通過電話,他正在積極和美國人溝通,無論如何,最糟糕的事也不會發生。」瓦爾特也幫腔,他本人還處於審查中,並沒有徹底得到遠征軍的信任。
無論瓦爾特再怎麼強調他是技術官員,他身上的炮兵中將都是實打實的,小鬍子親自任命的。
沒有為第三帝國立下汗馬功勞,也不會坐在這麼顯赫的位置上,佩內明德基地的主任,就算沒有直接參與戰爭,也是小鬍子的幫凶。
當然這事還要看如何定義。
「就算我們和家人分開,那也只是暫時的,等戰爭結束後,我們還有團聚的機會,南部非洲人信守承諾,只要是他們承諾的,他們一定會做到。」比利這一點有切身體會。
現在比利穿著一身嶄新的遠征軍制服,戴一頂南部非洲棒球帽,這是他特別要求的。
比利還年輕,沒有成家,無牽無掛,他已經決定,不管其他人如何選擇,比利都一定會前往南部非洲。
大部分人的選擇都跟比利一樣。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德國眼看覆亡在即,如果能前往南部非洲,那麼對這些科研人員來說,就是最好的結果。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15s 3.701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