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發現的洞口的大小和形狀,和之前發現的那個洞口基本一致。也是高約兩米,寬約一米半,上面半圓、下面方形。
而且,這個新發現洞口內,經過清淤之後,裡面的結構,起碼有一點驗證了他們的想法。
那就是一側的洞壁上確實也有洞,而且不止一個,是一排三個。
這三個洞的位置約在三米高,相距各有半米;單個對比的話也比之前洞壁上的那個洞略小,每個直徑不到兩尺。
那邊的洞內,側壁上有一個洞;這邊的洞內,側壁上有三個洞;而且從方向上看,是連通的;同時,三個洞的位置略高,那麼這個洞內的水流,就可以流向那個洞內。
只不過,現在那個洞內相當於一個基本封閉的空間,所以,水勢暫時是能維持平衡的。
打破平衡的關鍵,就在於洞內底面上的圓形石板。
而新發現的這個斜坡上的洞口,雖然和那個洞口大小和形狀一致,但是洞內的結構卻不一樣。
那個洞內的空間,是以洞口的形狀向里延伸三米左右;而這個洞內,則是更大的一間石室,也就是說洞口類似於比房間小的門口。
這間石室,底面是正方形,長寬各有五米,高度也在五米左右;但卻不是一個正方體,因為洞口所在的豎面,是和斜坡保持一致的,略有傾斜,所以大致是一個梯形體。
而這間石室內,除了側壁上的三個洞,最里側的石壁上,還有懸梯
所謂懸梯,是因為不是從洞底開始的,而是從三米左右的高度開始的。
懸梯是直接刻鑿在石壁上,貼近和三個洞口相對的另一側石壁,沿著牆角一直向上「攀升」。
這個懸梯寬度還可以,一米多,但角度比較陡,大概得有六十度。
既然有如此懸梯,石室的頂部一角自然是有「天窗」的。
這是個不太規整的近似方形的洞口,但是不算小,最小直徑也在一米半左右;其中有兩條邊,就是石室頂部的兩條邊。
懸梯一直往上延伸,上頭沒有淤泥的泥沙了,但江水湧入之後,自然也進了水。
這天的進展了解了之後,晚上自然免不了開會。
「現在就是這麼一個情況,兩處洞內都清理出來了。」龐統說道,「咱們來討論一下接下來的行動。依我看,可以揭開其中一個洞底面的那塊石板了,如果沒什麼意外,那麼就可以直接探查另一個洞了!」
對此,大家都沒有異議。這基本上和他們之前的預測差不多。而且有了探查巴王廟的過程,也積累了經驗。
「懸梯的位置,是從洞壁的三米高處開始的,也和洞壁上的三個洞水平一致;而底面有石板的洞呢,頂點高度也不過只有三米。如此看來,如果揭開底面石板,產生水流,有可能會控制懸梯洞內的水位,或許只比懸梯高一點點,人正好可以從水中浮起,踏上懸梯。」吳奪分析。
「希望如此,那麼這就是正確的打開方式了。」吳大志點點頭,「這樣的水下工程,可不是一邊流向另一邊那麼簡單,必有其他輔助的複雜巧妙的設計,如果真能如此,著實太厲害了。」
權浩然就此嘆道,「是啊,就算是在今天,建造如此水下工程,也絕非易事。」
「這麼複雜巧妙的水下工程,不管是不是秘藏梁州鼎之處,這兩處洞口卻都是敞開式的,貌似有點兒『防守』不嚴密啊?」梅小梅接了一句,「那麼裡面,會不會有什麼厲害的機關?」
「不排除這個可能。」吳奪也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不過,所謂敞開式,是我們清理淤積泥沙之後的狀態。當年開鑿這個水下工程之後,有可能這兩個洞口就是用泥沙封堵的,如此『防守』,更加自然。」
······
最後,會上確定,明天上午,兵分兩路。
一路由李山帶隊乘船,針對那個洞內底面有石板的洞口,由專業人員配備專業工具,先揭開底面的石板。
一路則由吳大志帶隊乘船,針對洞壁有懸梯的洞口,待到另一個洞內底面的石板打開之後,再進行探查,具體部署下一步的行動。
說是兵分兩路,其實兩條船在江面上是挨著的,所謂分兵,只是工作內容不同。
第二天一早,準備充分的兩路人馬同時出發。龐統則留在駐地,隨時協調各方面的工作。
李山帶隊的船在前頭,吳大志帶隊的船緊跟其後。
到了地方之後,李山先行指揮開始了行動。
很順利。
石板和底面扣壓的雖然嚴密,但並不是嵌入式的,石板是高出來的。利用專業工具,可以拖動。若非如此,光是水壓之力,就夠麻煩的。
石板下面果然有洞口!
拖動石板露出一條縫隙之後,水流便嘩嘩流入,再拖就輕鬆多了。
洞口完全露出之後,接下來的短暫時間,水位居然驟然降!這個洞口如同有吸力一半,「吸水量」大過了江水湧入量!這個空間的上半部分一時間成了無水狀態。
簡直不可思議!
不過,這種狀態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空間內很快就又重新滿水了。
石板就留在如同深井的底面洞口一側,李山又安排了水下無人機,深入「井下」探測。
無人機下水的時候,裝備整齊的吳奪也下水了。
下水之前,吳奪還是徵詢了一下同船的化肥。化肥依然很蛋腚,而且稍稍表現出了期盼的眼神,這說明下頭沒啥危險,甚至可能有收穫。這也相當於給吳奪吃了顆定心丸。
吳奪潛水進入洞口,到了石室之中。
身處其中,水流的力量直接把吳奪帶偏了,到了洞壁的三個洞口中的其中一個,好在洞口不大,要不然說不定就被「吸」進去了。
吳奪的水性了得,提前也有了心理準備,所以也沒有太過慌亂,迅速貼著洞壁調整了平衡,然後全力向上浮起。
果然,水面現在已經到不了頂了。
吳奪露出了頭。露頭之後,就比完全在水下活動容易多了。吳奪「逆流」游向了對面一角的懸梯所在。
懸梯的底部,被水沒過了一米左右,而水面距離石室頂部,也有一米左右。
這比之前預料的水位要高一些,不過不影響,依然能順利上梯。
手腳並用上了懸梯,吳奪乾脆也沒停,一路便向上攀爬。
沒想到,只上去了不到十米的台階長度,就出現了一間石室。
這間石室約有三米見方,高度也在三米左右。而在正對台階來路的石壁上,出現了一個通道口。
新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1s 3.679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