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兩天的時間過去。
從地行離開沼澤開始計算,已經十多天了。
雖然天氣逐漸變得寒冷,但如果不是羽飛龍、翼飛龍、鱗翅龍們都在附近找到了比較多的食物資源,地行都不會選擇在這個地方停下。
他仔細比對了一下地行,根據飛龍們帶著擴展核心的探索出來的地形,他大概畫出了一副相對粗糙的地圖。
以之前的沼澤為地圖中心,沼澤周邊是多水濕潤的平原地帶,但是距離沼澤比較近的地方,都比較荒蕪。
沼澤本身的確如他所想那般,是一個湖泊水降形成的沼澤濕地,但是,距離沼澤不遠的位置,就是一條大河。
而在沼澤西北面和東北面,則是比較平坦和荒蕪的、大片大片的荒漠化地區。
儘管不是完全沒水,但是地行也差點沒能跨過來。
而在沼澤東面的荒漠上,有一片石林環繞交錯形成的綠洲,生活著很多狗頭人,沼澤里的那些狗頭人,很有可能就是從這片石林里遷徙過去的。
但是,因為靠近那些疑似死靈亡靈的種族,這裡的活物少之又少。
地行多少有點擔心地底的化石會不會被那些亡靈帶走。
不,他的想法比較偏向肯定。
不然,怎麼可能只有那麼一小塊地方才有恐龍化石,其他位置都找不到?
化石跟著自己穿越過來?
這個答案只能說勉強接受。
不過,現在他也不去考慮這個問題。
沼澤的正東面,是一片連綿的山脈。
地行認為,沼澤本身所在的巨大岩體地層,就是這片山脈的一部分。
只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只有沼澤這片地區是凹下去的。
不過他也沒太糾結,就算不是超自然力量造成的,山脈起伏本身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他讓反鴉抱著擴展核心,飛過山脈去看看,而反鴉也確定了他之前的猜測。
在山脈南面,有一片直接臨近這片連綿山脈的水域。
沼澤里的水,似乎就是從那邊來的。
也不知道是怎樣規模的大河。
他自己現在還沒法飛行,所以沒法親自確認。
而他現在位置的北面和東面,他命令聯鳥飛龍去探索的時候,都發現了一些非自然造物。
人工建築,雖然不知道是什麼種族建造的,但是,這裡能夠看到人類,那麼,毫無疑問,這裡離人類這個物種的聚集地,或許也不是太遠了。
他試著追蹤了一下腳印和道路痕跡,大致確定了,這些人類,是從東面來的。
人類的聚集地,或許是在東邊方向。
那麼,北面,可能還是精靈的聚集地?
看來需要儘快完善飛行結構了。
飛龍們帶著擴展核心探索,雖然能夠安全地提供視野,但是視野小啊。
有時候,他自己如果能飛,原地飛起來,從天上用眼睛直接看,很多問題都能直接確認。
不過,也快了,他已經發現了一些疑似能夠使用「風元素」的生物。
就是反鴉從高空飛過去的時候,突然受到了不明影響,在他的擴展核心感覺中,是一種很「輕盈」的、流動性很強的能量。
說回山脈,也不知道是因為山脈阻隔的原因,還是那些死靈就只出現在沼澤南邊,這片地區並沒有出現什麼死靈。
這也是他停下來的原因之一。
山上也有很多活物。
不過,說來說去,他還是更像找找人類。
原因是——
人類,應該也能夠提供「前肢解放」類似的標籤吧?
他命名的【前肢解放】這個名字,並不是只影響到前肢。
根據他的觀察,除了以手掌位置之外,還有脊椎、腰部肌肉之類的位置。
【前肢解放】,其實是一個相對狹隘的稱呼。
前世,他也看到不少覺得人類的腰部肌肉其實很弱,不然為什麼老是出現腰痛什麼的問題的說法。
但是,相對來說,比起同為靈長類的,關係越近的物種,人類的腰部肌肉其實是相當發達的。
對,他看上了人類的腰z,哦,嘴巴太大,發音不太對,是腰姿。
哦,當然,說的是經過鍛煉,達到類似在野外環境生存的人類。
像生前的地行那樣經常坐在辦公室坐在電腦前的人,那是真的弱。
這還是地行有維持比較基本的鍛煉水平的情況下。
其實拿嬰幼兒來說,最為直觀,嬰兒的腰部相關肌肉還沒發育,骨骼也還沒長好,站不穩,不僅僅是腿的原因。
而像狗頭人之類的物種,因為有著粗大尾巴的存在,在站立時,尾巴可以作為第三支撐,運動時,可以作為平衡輔助。
演化,前世的演化,遵循的眾多規則之中,涉及自然淘汰的一條,應該叫「近期少優原則」
比如靈長類祖先,人類祖先的演化,尾巴其實可以往增大尾巴的方向走,也可以解決問題。
但是,在演化的過程中,往往是消耗資源最少和富餘資源最多的選項存活下來。
簡單說,就好比一個公司,當遇到了問題,尤其是面臨資源時問題,長遠來說,增加部門,豐富結構,能夠搏一個後期發展,總體上消耗最少,也是效率比最高的選擇。
但是,自然演化往往是選擇裁員的那種。
什麼?暫時沒用,那就舍掉,保留下來對長期有利?資源不夠多,那你就死。
多少沾那麼一點鼠目寸光的評價。
而資源夠多你就留,就像恐龍的羽毛一開始的特化,不是為了飛行,而是因為資源富餘,資源壓力下,這些有多餘結構的演化支,還能活下來。
主龍們的未特化羽毛,就跟獸類毛髮一樣,能夠保留下來,是因為它們起保暖作用,增加了所有者的生存概率。
而特化的羽毛能夠保留,大概率是因為「漂亮」,是因為性選擇的美觀而留存下來,它本身對於所有者來說,可能更容易被掠食者發現,起的是負面效果。
然後......
這個一個多餘的結構,在親水、樹棲、地棲等不同方向的演化篩選下,一些特化的羽毛被篩選出來,成為了飛行的輔助。
人類沒有保留尾巴,雖然對要腰部的負擔減少了,但是,也失去了另外的演化道路。
為什麼節肢動物的適應性很強?
地行覺得有兩個,一個是體型帶來的資源消耗少,另一個,就是足夠多的附肢,讓它們有著足夠大的容錯空間。
演化出了一條、一對甚至兩對作用不大的附肢,保留下來,對自身的行動影響也不會致死。
所以,儘管隨著體型增大,附肢太多會增加負擔。
關於大型食肉恐龍為什麼普遍小短手的推測,其中一個就是因為大型食肉恐龍以嘴巴啃咬為主,前肢爪起的作用小,並且在鬥爭時,甚至不一定是與外敵鬥爭,而是因為與兄弟姐妹在幼崽時期,進行模擬捕獵的「玩耍」時,前肢很容易被咬,然後導致感染等問題死亡。
本身作用不大,可以捨棄,越小,就越不容易被咬。
儘管地行不知道人類的演化過程中,尾巴的退化是否受到這方面的影響,但是,地行絕對不會選擇捨棄尾巴。
他是要走大型化路線的。
所以,他麾下大多數實驗龍種,都會儘可能保留肢體而不是退化,這種加重負擔,本身也是一種實驗。
鱗翅龍,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對象。
除了鱗翅龍之外,他也讓翼飛龍也用一些【前肢解放】的素材來演化,看一下有沒有額外效果。
而事實證明......
有效。
地行的目光,落在生著寬大翼手,並且翼手結構越來越像手掌的翼飛龍身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7s 3.706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