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

    從院裡出來,宋祁和歐陽修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剛才看到的鐵監產品。搪瓷的各種製品,是他們要賣了回去自用還有送人的,其餘油燈、打火機之類,也要買幾件。至於蜂窩煤爐,不知道本地沒有賣的,最好從這裡買幾個看好的款式回去。

    至於晏殊,家大業大,想的是除了爐子外,還要買制蜂窩煤的機器。爐子買了,沒必要買外面的煤球。有了制煤球的機器,自己家裡就可以做了。

    杜中宵看看天色,對四人道:「諸位相公,這是最後一處地方了,主要是各種鐵製農具。現在鐵監真正要賺錢,只能靠這些貨物。相公們看了,若是合意,回到本州後,可以讓百姓前來購買。如果買的人家多了,送個單子來,鐵監給他們送貨也可以。」

    柳植道:「我們正要看這些。前些日子修罷了路,鐵監送了來做工的百姓一套農具,這些人甚是喜歡。回去以後,滿州傳遍,說是鐵監這裡制的好農具,價錢又不貴。」

    一邊說著,杜中宵帶著眾人進了最後一個大院。一進門,眾人就被這裡擺的琳琅滿目的貨物震驚了。

    剛才看的日用品,其實種類不多,也就是搪瓷製品花樣繁多,占了比較大的地方。這裡不同,院內搭了幾個棚子,棚子下面,小件的產品擺在貨架上,大件的則擺在地上,整整齊齊。

    一路看過去,從鋼針、鐵釘這些小件,到菜刀、斧頭、鋼鋸等等,接著就是一整套木工工具。再後面,就是前面發過的鐮刀、鋤頭、鐵杴和钁頭,之後是鐵鍋之類雜七雜八的鐵器。

    柳植對晏殊道:「相公,莫看這些鐵器不起眼,卻是十分好用,於百姓有大用處。」

    晏殊連連點頭,他也聽手下的官員說過,鐵監產的這些比以前的好用多了。特別是鐵杴和钁頭,有那沒有耕牛的人家,用來翻地,也便利得很。地方開溝治渠,方便許多。

    到下一個棚了,便是整套的農具。

    從翻地的耕犁開始,分成幾個型號,擺在地上。緊跟著的就是整地平地的耘耙,接下來的就是播種的耬車。鐵監製的耬車與外面的不同,帶有輪子,種箱有槽輪,是由輪子帶動轉起來主動下種,而不是平常的靠著種子重力下種。槽輪的長短可調,由此控制播種量。

    幾人沒見過這種耬車,問過了杜中宵用法,歐陽修一時興起,雙手扶住耬車,口中道:「若是有牛或馬拉著,調得好了,我一樣可以種地,不下於老農。」

    眾人一起大笑。耬車改成這個樣子,其實跟後世的播種機差不多了,大部分作物都可播種。

    跟在後面,則是中耕、培土之類的機器。杜中宵按著印象中的旋耕機,一根軸上裝了幾個刀片,用牛或馬拉著,在田間行進。動力輪帶動旋轉,實現鬆土鋤草功能。本來怕動力不夠,試了幾次,只要調得淺一些,其實可行。刀片堪堪打碎土表皮,比人力用鋤頭的效果差一些,但效率卻快了很多。

    農是天下根本,勸農是地方官重要工作,即使是晏殊和宋祁,對這些也並不陌生。每到春耕秋收時節,州官縣官本就要到田間地頭,觀看農民勞作,舉行儀式。

    這個小旋耕機讓四人覺得新奇不已,紛紛試著轉動,看刀片在地上打起塵土來。種田最費勞動力的環節,就是田間管理和收穫。這兩個環節解決了,不只是農民勞動強度降低,還可以多耕種土地。

    小旋耕機的後面,是水車,就是營田務已經使用的那種。用畜力帶動,把水從井中汲出來,到了井口進入管口。有了這樣的水車,才能在遠離河流的地方,保證灌溉。

    看到這些熟悉的東西,氣氛活潑多了。四位知州這麼有耐心參觀鐵監,打的就是農具的主意。能夠給治下百姓買到好用便宜的農具,可是一項德政。


    小旋耕機的後面,自然是收穫機械。排在鍘刀前面的,是一台奇怪的機器。前面兩個大鐵輪,輪子中間一排鋸齒,齒非常大,好似猛獸的獠牙一般。緊挨鋸齒的是一左一右兩個小輪,後面伸出兩個長把。

    看這機器怪異,從來沒有見過,宋祁問道:「運判,這是做什麼的?看擺在這裡,應該是收穫糧食的。看前面有鋸,莫非還能割稻麥?」

    杜中宵點頭:「不錯,這就是用來割稻麥的,可比用鐮刀快得多了。」

    幾人聽了感到有趣,圍著道:「這東西怎麼割稻麥?運判說一說。」

    杜中宵上前,指著前面的一個鐵輪道:「用牛或馬拉著走,這個大鐵輪轉起來,便帶著這一排割刀來回擺動,便如剪刀一般。前面的稻麥,便就被割倒,鋪在上面。上面這一條會轉,把鋪著的稻麥送到一邊去。後面跟著人,只要把割倒的稻麥打捆即可。」

    歐陽修聽了笑道:「如此神奇!世上原來還有這種割稻麥的法子。若是用了這機器,一個人豈不是可以割許多畝?收穫時節,颳風下雨極易糟蹋糧食,這便好了許多。只是看著怪異,不知能不能用。」

    杜中宵道:「這是今年新制出來的,只是用去年的麥稈和稻草試過,並沒有下地。」

    這是杜中宵突發奇想,按照記憶中收割機的樣子,制了割刀出來,做成這樣一台收割機。高碳鋼淬火之後,是制割刀的合格鋼材,鉚在刀杆上,旁邊用偏心輪把轉動變成往復運動,就製成了簡易割台。杜中宵拿不準的是,用牛馬帶動的動力輪,能不能使割刀順利工作。季節不對,沒法下地實驗,只能讓人找了麥稈稻草來,重新栽到地里,一點點試得合適。專等麥收時節,到附近的田裡,試著割麥。

    如果這收割機成了,農活最重要的瓶頸便就解決了。能用收割機,不只是提高效率,多種地,還能在最關鍵的雙搶時節,儘快把糧食收穫,從而種下一季作物。縮短了收穫時間,稻麥輪作的地域就可以大大向北推進。現在稻麥輪作主要集中在兩浙兩淮,是因為那裡比較溫暖,水稻收穫和小麥播種的時間相對較長,收穫播種兩不耽誤。時間縮短,中原很多本來趕不及的地區,也可以一年兩季了。

    杜中宵並不知道,歷史上收割機就是從馬拉開始的,結構基本如此。他只是把印象中的收割機儘量簡化,做成了這個樣子,反著推回去,回到了收割機最開始時的樣子。蒸汽機帶起工業革命,從而促進了鋼鐵工業大發展。反哺回農業,大量的農業機械都是在蒸汽時代出現了雛形。

    一個小旋耕機,一個馬拉的收割機,讓四位知州非常興奮。本來他們想從鐵監買的農具,不過是鋤鐮杴之類,卻不想還有這種稀奇東西。如果用得好了,天下農人都受益。

    收穫了自然就是鍘切,把麥穗跟麥稈分開,可以省卻無數力氣。鐵監製的鍘刀,看著寒光凜凜,有些嚇人。整個刀片都是鋼鐵,可不像有些地方木頭包個鐵片那樣寒酸。

    跟在後面的,是水稻打穀機。人力蹬踏,帶動一個大木斗里的鐵齒旋轉,把伸進去的稻禾上的穀粒脫出來。下面還有一個風機,把碎草吹到一邊,稻穀落到下面的器皿里。

    現在打穀,同樣是這樣一個斗,用人力摔打,而後藉助風力清選。這裡用鐵齒代替摔打,明顯省力了許多。更特別的是下面的風機,幾個葉片旋轉,吹出風來,極是方便。

    這是鐵監高爐鼓風用蒸汽機的副產品。不用蒸所機,杜中宵也想不起旋轉的風機,用人力的時候還是用的風箱。用蒸汽機,自然是這葉片旋轉的風機更合適。這思路一開,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

    打穀機的後面,是碾米機。這時候的米多是舂出來的,或用水力,或用人力,隨吃隨舂,其實很方便。穀子可以長時間保存,米則不可以,對於家庭來說,這機器其實沒什麼用處。但鐵監人口眾多,食堂靠人力舂米過於煩瑣,便制了這機器出來。同樣是靠人腳蹬,用一組鐵輥碾米。這機器還有一個用處,就是軍中可以攜帶,大米做軍糧方便多了。

    依杜中宵的想法,還要制出小麥脫粒機來。可惜按著印象中的結構,試驗了多次,總不成功。哪怕是鍘了之後,只從麥穗上的脫粒,漏脫的也是極多,根本不能使用。或許要等以後,做出大型用蒸汽機帶動的來,一次一次復脫,才可以使用。

    這裡展示的農具,從耕種到收穫,包括田間管理,一應俱全。如果有員外願意下本錢,把這裡的機器買一套回去,就可以建處農場。實際上鐵監就用這些農具,在附近建了一處兩千多畝的實驗農場,專門試驗各種農具的使用情況,進行相應改進。對於鐵監來說,很長時間要靠這些賺錢。

    從頭到尾看完,四位知州站在中間,看著棚子裡整整齊齊的農具,一時說不出話來。



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  
相關:  天漢之國  一世富貴  天水歸汴    全球崩壞  新白蛇問仙  極限伏天  武道凌天  正義的使命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po18文學網風雨大宋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風雨大宋"
360搜"風雨大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6745MB